中國鋼鐵產能過剩是重復建設惹的禍

眾所周知,鋼鐵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只要搞建設,只要發展工業,只要加強國防實力,只要實現農業現代化,等等,都離不開鋼鐵這個硬頭貨。不僅要滿足市場需求,而且,必須提供質量合格的各種各樣鋼材。

據中國廣播網2013年8月18日報道,幾年前,鋼鐵價值最高的時辰賣1噸鋼可以賺到快要一千元,差不多相等于一部平凡手機。到了客歲底,每噸鋼的利潤只有1.68元,只相等于一瓶礦泉水的價格。本年上半年,據中國鋼鐵家產協會宣布的數據,利潤一度降到了每噸只有0.43元,連買根冰棍都不足。中國鋼鐵家產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說:“一到六月份我們是7.8億噸的產量程度,這太可駭了!” “今朝的鋼價回歸到了20年前,或許是1994年的程度。”中國鋼鐵家產協會副會長張長富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主辦的財經評述欄目中暗示,價值下滑、利潤低落,這背后的來源都是產能過剩。為什么會是這樣?我們不得不加以反思。

大家都不會忘記,1958年的大躍進,其主要的一項就是大煉鋼鐵。另一項是畝產萬斤糧。鋼鐵的任務是趕英超美。那時,因為新生的人民政權需要用加強建設,盡快改變就得落后面貌來鼓舞人民革命士氣。結果,我們犯了左傾冒進錯誤。然而,說實話,這個歷史教訓,在我們的許多工作中并未引以為戒。而是在不同時期,繼續延續著“大躍進”的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仍然是急需要鋼材。尤其是在我國實施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房地產業每年所需的鋼材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需求量在年年攀升。然而,正是由于這樣的大背景,也使得我們的鋼鐵企業如雨后春筍、如星星之火,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鋼廠。在1958年之后,我們國家接受教訓,只保留了全國有名的武鋼、鞍鋼、首鋼、太鋼等國家大型鋼鐵企業。地方鋼鐵企業則嚴格控制,只有具備資源優勢的鐵礦石產地才允許建設鋼鐵企業。
但是,現在大大小小的鋼鐵廠有多少,不經國家統計部門權威公布,我們真的難以知曉。即便是統計部門公布的數字,也并不一定是個準數。還有不具備規模,沒有列入統計范圍的小廠。

其實,鋼鐵行業生意如此火爆,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全國各地房地產業的興起。現在的住宅樓結構,已經由過去的幾根柱子和每個樓層的圈梁改成了全水泥鋼筋框架結構。現在不僅大樓越蓋越高,而且鋼材需求量也大的驚人。這是我國自1997住房制度改革以來的重大變化。房地產業支撐了中國的鋼鐵產業,以及其他相關配套產業,如水泥工業,如裝飾材料中的塑鋼門窗和大量各種型號的玻璃等。

然而,房地產業也像海潮一樣,有潮漲就會有潮落。目前,除了全國僅有的十幾個一線大城市的房地產和樓市生意依然火爆以外,屬于眾多的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已經出現了樓房過剩現象。而且鄂爾多斯、溫州等地已被新聞媒體曝光為樓房空置最多的“鬼城”。但是,切莫忘記,二三線城市的總量和人口數量必然大于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的優勢在于全國或全省的人們在潮水般向那里涌入,如果沒有大量的外來人口集中涌入,一項城市的樓市恐怕也很難保持穩定和上升勢頭。更不要說其房價會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出現奇跡般上漲了。

當然,一線城市中有幾個房地產最為火爆。其中原因,是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其它任何城市無可比擬。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武漢、大連、成都等城市的房地產將持續保持高溫,是在情理之中。因為,不僅全國的人才精英要繼續涌向那里,而且那些有錢的富豪們要把房地產置業投資換取高額回報作為不賠本的買賣。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那些一線城市的房價并不是被當地居民抬高了,而是被外地的富豪們搶購搶高了。

然而,這些事實表明,一線城市的房地產火爆并不能養活全國所有的鋼鐵企業。處房地產的萎縮受到一定影響外,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速度也處于基本飽和狀態,百姓的汽車購買欲望并不向先前那樣具有搶購欲望。城市的停車難,道路交通大量擁堵現象,都不可能不制約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而汽車工業萎縮,受沖擊的就是鋼鐵企業。

因此,鋼鐵產能過剩,需要各級政府對鋼鐵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從長遠發展的眼光,以及保持生態環境優化和節約有限資源等方面,對小型鋼鐵企業實施關停并轉,并提高準入門檻。要通過優化重組,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企業的規模效益。如何實現這一目的,關鍵在于各級地方政府如何以全國一盤棋的大局為重,關鍵在于徹底破除地方局部的利益保護主義思想觀念。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鋼鐵產能趨于科學發展,并走向法制化的管理軌道,才能使國家的鐵礦資源得到充分科學開采,才能從根本上制止和遏制亂挖亂采的惡性事件發生,才能確保中國鋼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軌道。同時,通過鋼鐵企業的整頓和重組,也能從某種程度上遏制全國房地產卡法企業的過多過濫發展,才能使房地產業得到產業升級,避免無序不正當競爭。

來源:觀點中國